南报网讯 (记者 钱红艳)今天2.7万多考生结束“小高考”,我市中华中学把关教师对各门学科试卷进行分析。
钱华(中华中学化学高级教师 南京市化学学科带头人)
一、试卷总体分析
1、试卷整体平稳。无论是选择题、化学与生活、推断题和最后的压轴题都会让学生感觉到眼熟、亲切。整篇未出现“偏”、“难”、“怪”的题型。
2、颇具时尚气息。选择题开篇是以“索契冬奥会”为背景,考察了冰刀不锈钢的主要成分。化学与生活开篇也是以“青奥会”为背景考察了有机高分子材料、合金材料等知识。把枯燥的化学知识赋予了时尚元素,不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
3、密切联系生活。重点体现在化学与生活中,以日常调料“酱油”的配料表入手考察了糖类、蛋白质、防腐剂等;以三座城市的酸雨污染情况入手考察了各类酸雨形成的情况以及抑制其形成的原理。充分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化学用于生活的理念。
4、试卷图文并茂。如选择题中能量知识点的考察是以光合作用、煤炭燃烧、风力发电、电解冶炼的图片呈现;大气污染是以三座城市的污染状况图片呈现;对学生读图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二、试卷难点所在
1、选择题23题虽然是铁、铜混合物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常见题型,但部分学生对于剩余固体的判断拿不准,主要源于考生不能很清楚了解两种金属单质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先后顺序。可以进行假设排除确定剩余固体仅为铜。
2、化学与生活中要求书写淀粉充分水解的方程式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平时学生不注重这一细节,可能会失分。另外根据城市污染情况判断酸雨最严重的城市,由于图片中信息过多,若不能静心读图,可能会出现失分现象。
3、推断题的过程中出现了氨气被氯气氧化为氮气和氯化铵的反应原理,部分同学不敢确认,可能会错推为生成氮气和氯化氢,导致最后一个离子方程式出错。关键学生缺乏了检验的过程。
4、最后一道大题虽然计算难度不大,但比较繁琐,失分主要源于计算出错;最后一问学生很难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如何抑制氢氧化镁的生成。
三、学生总体感觉
1、试卷题型都很正常,选择题的压轴和最后一道压轴题虽有一定难度,但平时训练到位,比较眼熟,再加上题目的设计在难度上会有一定的梯度,于是做试卷的过程心态会比较好,所以冲A很有信心。
2、平时复习中抓基础非常重要,减少了很多无谓的失分。